202183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学院、生命学院共同组织的学术交叉交流会在曲江校区西五楼A420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由化学学院院长丁书江教授、机械工程学院精密仪器系主任赵立波教授共同主持召开。与会人员还有孟令杰、田边、鲁中良、王久洪、高国新、丁大伟等领导与学者。

 

会议分为三个议程展开,第一个部分为领导致辞,由丁书江教授与赵立波教授分别进行致辞。两位教授都对本次会议的召开以及多个学院进行交叉学习交流表达了深切的希望,期待本次会议能够对与会人员今后的研究有所启发,也盼望各学院后续在学术上实现真正的合作与交流。

会议的第二个部分为学术报告,由各位老师对其研究内容、研究进展以及希望合作的具体方向进行学术汇报与交流。会议上半程由赵立波教授主持。

高国新副教授首先作了“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的设计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的专题报告,高教授首先从比亚迪电池安全性出发介绍了现有电池技术面对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引出并重点介绍了固态电解质安全性、能量密度、质量以及离子电导率方面的优势与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展示交流,表明聚合物电解质在解决电极/电解质界面的问题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并且特殊的微纳阵列结构对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提升,同时希望今后通过与机械学院的微纳制造平台获取特殊的固态电解质的阵列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固态电解质的性能。与会人员对于固态电解质及其相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就各自的疑问与高老师进行了讨论交流。

罗国希副教授针对其研究内容,做了“高导电、强拉伸、可透气的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制造”的学术报告。首先对静电纺丝和超声空化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表明其纤维薄膜是由静电纺丝制备的,然后通过超声空化技术使碳纳米管在纤维表面同轴嵌入交联,在结构方面具有材料利用率高、稳定性和动态耐受性强的优势。开发的PU/CNT纤维薄膜具有高导电性、可拉伸、大比表面积等优点,是电化学储能器件电极的理想模板,可用于制造可拉伸超级电容器。

 

丁大伟副教授做了“太阳能发电高温光热转换涂层”的专题报告。首先对太阳能热发电的机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表明国内与国际的发展仍有很大的差距,接下来,丁教授对光热转换涂层进行了介绍,表明该图层需要具有太阳能高吸收率、低的热发散率以及高工作温度要求,并说明该涂层需要在真空条件下工作的缺点,进而提出通过研究新方法来解决光热转换涂层必须在真空条件下工作的缺陷并展示了现在的研究成果,希望在该领域能够打破国外垄断,突破关键技术。

方续东副教授做了“碳化硅MEMS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首先介绍了基于材料各向异性的SiC压力传感器芯片设计,指出由于SiC各向异性的影响。然后介绍了飞秒激光辅助ICP快速刻蚀SiC技术,接下来介绍了SiC-金属耐高温欧姆接触体系研究,最后介绍了耐高温封装方案及压力传感器样机制造与测试。报告结束后就:1)快速可控的SiC刻蚀方法,2)低比接触电阻、高稳定性的SiC欧姆接触,3)稳定可靠的封装测试技术这三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讨论。

 

会议的下半程有丁书江教授主持,会议继续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

漆贺同副教授做了“单根纳米电化学探针单胺类神经递质量子分泌的电化学分析检测”的专题报告。首先,漆教授对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引出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面临的困难。接下来,漆教授对细胞检测灵敏度、检测稳定性以及检测选择性等研究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漆教授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借助机械学院维纳制造平台进行纳米电化学探针的制备以及通过微纳加工打孔实现高通量的电化学分析检测。

鲁中良教授做了“非金属材料3D打印的典型应用基础研究”的学术报告。鲁教授首先对涡轮发动机叶片研究所面对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表明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甚至几乎没有。鲁教授表明3D打印技术在这些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实现多孔材料的加工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最后,鲁教授提出纤维层之间的粘附力低的问题,希望与其他学院进行深入合作交流。


李支康副教授进行了“水凝胶柔性传感器及其可穿戴医疗应用”的报告。首先介绍了水凝胶的一些特性,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电容触觉传感器结构,从结构设计上解决GeIMA失水问题,提高批量制备的均匀性;然后介绍了基于化学键合的界面键合技术,解决了水凝胶弱界面键合问题,提高了传感器的结构耐用性;接下来介绍了完全溶液加工制备技术,实现了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低成本、大面积制备。

孟令杰教授进行了“功能化教练聚磷腈及高性能荧光材料”的学术报告。首先,孟教授对聚磷腈材料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表明该材料具有功能可调、生物相容、耐热阻燃等一系列的优势,并对聚磷腈的应用场景进行了介绍。随后,孟教授又对其研究的各种高性能荧光材料进行了介绍,表明该荧光材料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希望今后能与机械学院合作进行基于各种高性能荧光材料应用的研究。

 

陈瑶老师带来了“原子磁强计在化学物质分析以及超顺磁纳米颗粒测量的应用”的学术报告。首先,陈老师对量子技术与传感器结合进行了汇报,说明该方向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接下来,陈老师将原子磁强计与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进行比较,说明原子磁强计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易于携带的优势,最后陈老师提出该磁强计在化学生物监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孟令杰教授指出,磁测量在化学生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对于今后在该方向上的合作表达了的期望。

袁铮博士做了“全流量在线图像可视铁谱及其感应式磨粒质量浓度传感方法研究”的博士开题报告。首先,袁博士对机械装备的异常磨损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指出异常磨损是造成机械设备异常的原因,接下来袁博士又对现有主流磨粒在线传感检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指出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最后提出采用图像处理与电磁感应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磨粒的检测。最后袁博士对其现有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并给出之后的研究计划。汇报结束后,各位老师都给出了对应的意见和建议并同意袁铮博士开题。


会议的第三个部分关于本场会议的讨论与总结。许多老师都表明了想要合作的强烈意愿,并对报告中的许多学术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丁书江教授与赵立波教授做了会议总结,共指出以下几点:1)通过本会议,双方老师互相学习,扩展思路,有益于后续研究的展开与合作,也表明双方在学术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2)下次会议需要进行专题讨论,限定某一个或某几个方向进行会议,避免时间不足的问题;3)本次会议成功举办,后续需要定期举行,这对于双方老师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至此,机械—化学—生命交叉交流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