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⒈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⒉ 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⒊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⒋ 能够熟练地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⒌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按以下研究方向培养博士研究生:
1. 微型机械电子系统与纳米技术
2. 监测诊断技术与系统
3. 传感器理论及技术
4. 光电检测理论及技术
5. 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
6. 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四、培养方式
1. 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 博士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加深理论基础,扩大专业面。
3. 入学一年半以后,进行资格考核。
4. 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专业系、教研室或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5. 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检查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
6. 导师所在系、所、室在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论文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应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并起到质量监控的作用,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五、课程学习
1. 课程设置应体现综合性、前沿性、交叉性。
2. 博士生在校应修满1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0学分(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必修环节5学分。具体见附表。
附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分类 |
序号 |
课程编号与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1 |
MLMD6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必修 |
2 |
INSM6103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
2 |
必修 |
3 |
INSM6101光学信息处理 |
2 |
选修4学分以上 |
4 |
INSM6102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
2 |
5 |
ENPO7001数值传热学 |
3 |
6 |
AUTO6003泛函分析及应用 |
2 |
7 |
MATH6103非线性分析 |
3 |
8 |
PHYS7105激光物理 |
2 |
选修课 |
/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
≥2 |
选修 |
讲座 |
1 |
BXHJ8003 公共讲座 |
1 |
必修 |
2 |
BXHJ8003科学研究中的若干方法 |
1 |
3 |
BXHJ8003 专业前沿系列讲座 |
1 |
实践 |
/ |
BXHJ8002模拟完自然基金申请1项 |
1 |
必修 |
中期考核 |
/ |
BXHJ8001中期考核 |
1 |
/ |
3. 硕士生期间超修的研究生课程且满足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者的课程,博士期间承认其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工作。博士论文反映了博士生是否掌握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能否被授予博士学位的关键。博士论文的完成也是博士生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
1.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和核心。博士生在校期间应把主要精力投入与博士论文有关的科学研究和论文的撰写上。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创造性成果。
2. 博士论文选题应是从本一级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及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课题。
3. 博士论文应做选题报告,博士生所在系、所室应组织选题报告会并对选题进行审查和把关。
4. 为保证论文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学年。
5. 博士论文基本完成后,应由系、所、室组织预答辩,对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并提出修改意见。预答辩通过后,修改并正式提交论文,方可报学院批准进行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
6. 博士论文达到西安交通大学相关文件规定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方能申请答辩。